骨折,顾名思义,就是患者的骨头出现了断裂的现象,对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如果说骨折发生在四肢上的话,是很影响日常的正常生活的。下面为大家介绍的就是引起骨折复发的因素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引起骨折复发的因素有哪些?
线片显示有连接骨痂、表明骨折已经愈合,但这并不能说明骨的内在结构已经恢复。医师介绍,骨的正常结构的形成与强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通过逐步承受应力的过程中完成的,在医学上称之为骨的塑型。骨折发生后,人的骨折区在损伤组织的刺激下细胞增生,在骨折端形成骨痂。
骨折发生后,受伤的肢体由于长期固定、不负重,逐渐出现骨质疏松、骨强度降低,使肢体一时间难以支撑人的体重,这就是为什么一些患者朋友在负重行走时虽然未受到明确外伤却也会骨折的原因。
骨折24小时内,骨折端附近的骨外膜增生肥厚,新生血管长入,开始在膜内形成外骨痂,而骨内膜、骨髓的成骨细胞也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增殖形成内骨痂,这一过程需6-12周。此时,骨痂强度很差,虽经矿化形成了强度有力的板状骨,但仍不足以维持正常活动。
对于骨折复发的原因,应力的作用下,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共同对骨痂进行改建,破骨细胞“拆除”不受力的多余部分,成骨细胞重新搭建、加强受力大的部分。经过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才能完成骨痂的塑型。只有完成骨痂塑型,骨强度才会逐渐恢复正常。否则,患肢一旦受到外力作用就很容易再次骨折。
骨折患者的恢复是需要时间的,原本身体素质较好的患者,恢复的速度是会比较快的,这都是分情况而论的。
|